第5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5章
風止雲散,朝暉踩上檐角,兩只麻雀在支摘窗下啄米。嘰喳之聲透進窗紙,喚醒了李元夕的耳朵。
她翻個身,悠悠開目,第一件事是查看雙足,凍瘡已消,老繭尚在:當真是一抹消。
昨晚從湯記包子鋪出來,她即刻去濟仁堂拿了凍瘡膏,堂主陳舒念,她的好友,還送了一包安神助眠的金銀花茶。
李元夕眨眨眼睛,確是一夜安眠,無夢到天亮。
“早起的鳥兒有米吃,幹活吧。”她燦然一笑,起身下床,收整利落後,從火盆裏拿出一個煨紅薯,香甜甜地吃下去,便動身出發。
剛拐上中和街,就聽一人笑道:“早啊,巫女捕快。”
如此稱呼李元夕的,再無他人,乃陰陽先生袁守一。此人精易通玄,四柱八字,風水堪輿,蔔卦測字,甚是靈驗,人送外號“神算子”。
此刻,他正守著卦攤,安享日光,羽衣星冠,渾若仙人。
“袁神仙早。”李元夕駐足,這是她對他的戲稱,巫女對神仙,方顯工整。
“看你步履匆匆,如戟戈刺背,定是心急如焚,卻速決不得。”袁守一瞇起眼睛,“算一卦,請神明襄助,可好?”
李元夕笑道:“要我幫你開張就明說,都鐵口直斷了,還繞彎子。——算卦耗時,測個字好了。”說著,拿出一塊碎銀放在銅盤裏,提筆寫了個“貞”字。
昨晚她讀《龍圖公案》,內中一句“誰察予之貞堅”甚是扣心,不覺順筆而出。
袁守一看她擱筆,立刻道:“貞,旁立一人,即‘偵’,你在找人。貞,貴在堅直,秉操守節,事之幹也,惜世間男女,能遵之者寥寥。貞不定,則亂生,紅顏殞命,罪在乾魁。——你要找的是男人。”
太繞了。李元夕聽的頭大,忍不住開口:“不是男人,就是女人,總跑不出這二性,都知道的事,就不必說了。多謝指點,我還有要事,告辭。”
“且慢。”袁神仙微微一笑,“這男人近在眼前,你可莫要錯過了。”
李元夕一怔,左右看顧,零星幾個行人,不巧,皆是婦孺。
不等她發問,袁神仙又道:“在你西北方,八十一步處。貞字,本是九畫,九九歸一,就是你要找的男人。”
“好啊,我這就去尋。”嘴上如此說,心中卻不信,但趁機脫身,卻是好的,李元夕遂向著西北走去——她本來也要去府衙騎馬,順道的。
“……七十九,八十,八十一。”李元夕站定,睜大了眼睛,面前是一個小男孩。
也許是她的表情過於震驚,那小男孩居然哭了,哇哇大哭。
“別,別哭啊。”
李元夕慌了,哄小孩可比破案難多了,她手足無措地擡頭,這才發現前面就是高記甜食鋪,她立刻跑去買了一包江米條,塞給小男孩:“不要哭了,好不好?姐姐不看你了哈。乖乖。”
小男孩抽抽搭搭地點了頭,李元夕又拿出青絲帕,給他揩凈淚珠,才快步離開。
走了沒兩步,只覺有人註目,她猛然回頭,警惕四顧,並沒有人,那個小男孩也不見了,倒是遠處袁神仙的招幌甚是醒目。
“一定是給小孩鬧的,以後可要躲著點兒。”李元夕暗道,腳下發力,趕到府衙,牽出青鬃馬,出博州府西門直奔圓覺寺。
這次她學乖了,在山門下沒有系韁繩,誰知道幾時才能齊活呢。這青鬃馬甚是聰明,餓了自會尋道回府衙。
“馬兄,你自便啊。當然能等我是最好的。”拍拍馬頭,李元夕沿階入寺,去了觀音閣。
閣中已有香客,三五成群,賞玩流連。李元夕隨在其中,慢慢眺望江景,慢慢瞻仰水月觀音塑像,偶爾摸摸崖壁,間或蹲地撣撣靴尖。
“崖壁,地面甚是結實。”看完一圈,李元夕的疑問不減反增,“那江娘子是如何到此處的?難道我想錯了?”
之前在閣頂,見觀音殿距此很近,直線行走不超過一裏地,她想到了一種可能——暗通款曲,暗道相連,既不繞路,還能避人耳目。
可現在。“不急,不急,再想,一定是漏了什麽!”李元夕攥緊雙拳,又細細看了一遍,最後在觀音像前立定。
那是一尊嵌在崖壁中的木雕水月觀音,菩薩全跏坐於蓮花座中,身披黃錦彩袍,慈眉垂目,望著禪定手印中的水缽。
“丈高尺闊,可以過人。”李元夕目測著,走到菩薩跟前,默念一句“失禮了”,乘無人註意,伸手抓住蓮花座,用力一拉:那塑像居然真的動了。
果然。李元夕立刻放手,回看閣中,還有不少游人。這可不行,“得想個法把人支走。”
她略一沈吟,轉身跟在兩個女子身後,擡高聲音:“好餓呀,咱們去寺裏吃齋吧。”
聞言,兩女子回顧,自然不認識李元夕,可她講的熟絡,也是女子,遂接話:“今天放齋飯?寺門前無有告示啊。”
李元夕神秘一笑:“今天是緣齋日,數量有限,能吃到的都是有福人。要是張榜,人人皆知,就無趣了。——走吧,咱們快走,先到先得。”
兩女子還要細問,就見眾人已紛紛向閣門走去。顯然,是聽到了她們的對話,聞聲而動,畢竟時近正午,腹中饑饑。
“快走啊,去晚了就沒了。”李元夕又催促道,卻是讓開路,讓兩女子先行。
兩女子不再猶疑,隨著眾人出閣去了。
李元夕落在後面,確認閣中再無他人,便迅速轉回觀音像前,扣住蓮花座,用力拉動。
菩薩緩緩前移,一條隧道露了出來。
李元夕貼近抱住,跌撞了菩薩可是罪過。誰知菩薩甚是穩當,不搖不晃,李元夕定睛一瞧,立刻嘆了聲“聰明”。
原來那菩薩背後有板,板側有軸,這些都隱在黃錦袍下,拉動時,菩薩與板連動——真好一個菩薩門面。
李元夕爬進遂道,把木板重新合上。
好黑。她閉目又睜開,就見石壁油燈下,放著一只梯凳。她笑笑,心中更多了把握,遂提步向前。
十幾步後,遂道轉向左側,這時卻沒了光照。李元夕掏出火折子,輕輕吹燃,就著簇簇光亮,繼續邁步。
忽然,有香氣飄來。
李元夕吸吸鼻子,是水仙。她蹙了蹙眉,甚是不喜。那香氣越來越濃,她忍不住打了個噴嚏,忽然一掛珠簾出現在眼前。
她駐足顧看,左右無路,遂躡腳上前,透過簾隙探看。
無有人聲,幾個蒲團堆在墻角,花幾上一盆盎然水仙,方凳方桌,桌上一支紅燭,燭光甚微。
李元夕屏息,輕輕挑起簾子走了進去,把紅燭挑亮,登時,紅色耀目,她不僅頓目。
居然有四張架子床,皆是紅帷紅幔,紅褥紅被,鴛鴦雙枕。
“就是這裏了。”李元夕開始仔細搜看。
很快,在床下藤箱裏,尋出一堆角先生,多冊秘戲圖,各種“送子”字樣的藥包,還有四大本名簿。
簿上全是婦人之名,名下標有月日,畫有“正”字。江娘子的名字赫然在列。
鐵證鑿鑿,觸目驚心。
“可惡,佛門凈地,如此齷齪。”李元夕一拳捶在了桌上,“說什麽觀音送子,不過下流勾當。”
她嫌棄地撇開那些穢物,只把名簿收好,繼續尋找:這間密室以遂道通往觀音閣,那又是從何處通往觀音殿呢?別忘了,求子婦人都是歇在殿中的。
四壁無門,倒是懸有八幅掛屏,屏內以螺鈿鑲嵌八寶。
李元夕一幅幅查看,在寶魚屏後發現了暗門,門內漆黑,她又吹燃火折子,走了進去。
一路直行,很快有腳踏聲傳來,細聽,這足聲居然在頭頂上方,隱隱還有人語。
李元夕明白,已走到了觀音殿下,遂躡足慢行。慢慢地,就走到了暗道盡頭,那裏豎著一張木梯。
李元夕爬上梯子,舉火細看,木板方方正正,以鐵鉤緊固。
這時,一個聲音傳來:“跪好了,好好磕頭,觀音菩薩會幫你的。”
李元夕一楞,即刻搖了搖頭,心中恍然:此處正在跪墊之下,輕易發現不得,就算察覺,從上面也打不開,除非下面去了鐵鉤。
“好算計。”
一切了然,李元夕原路返回,剛到木板門後,就聞人聲喧喧,心跳驟然加快:她是出不去的,因為閣中有人。
“等著吧。”
她稍稍退後,就地落座,閉上了眼睛,各種思緒紛至沓來:四本名簿要如何處理?兵貴神速卻也有打草驚蛇之虞,該怎麽選?陸通那邊順利嗎?韓文成能開口嗎……
忽然,“咚咚”鼓音傳來,打斷了李元夕的思路。她頗不耐地睜開眼睛,耳朵卻是緊追鼓點。
不疾不徐,整整十八下。
“莫非已申時二刻?”
圓覺寺酉時閉門,為提醒香客,自申時二刻開始,每隔一刻,擊鼓一次,至酉時共三次,每次十八槌。
李元夕猜測著,躡腳走到木板門後,屏息貼耳:人聲已不喧沸,只是偶有足音。
很快,又有十八聲鼓音傳來,閣中更靜了。
李元夕又等了片刻,這才重敲木板門一下,見無人應聲,又慢慢推開一線,偷眼望去,閣內已空空如也,遂立刻閃身而出。
冬日天短,其時暮色已至,好在尚有積雪映光,山道依稀可辨,李元夕凝神註目,踏步而下,倒也穩便。
下的閣,她辨辨方向,徑往昨日靜觀延她入內的那間靜室而去。她記得,那靜室側有兩排寮房,想必其中一間是寺監和尚的。
正走著,迎面撞上一個小沙彌,手裏打著小燈籠。橘黃光下,李元夕看的明白,是靜玄小師父。
靜玄也認出了她:“你怎麽又來了?”語氣淡淡的,卻不驚訝。
“有事請教寺監。”李元夕如實作答,“敢問小師父,他方便嗎?”
“清觀師叔正在靜室待客。”靜玄說完,又加了句,“也是你們府衙的人。”
聞言,李元夕心下一凜,“會是誰?所為何事?”
仿佛是聽見了她的疑問,靜玄又道:“好像姓王,清安師叔稱他‘王大人’。”
“王大人,王大人——”李元夕即刻把博州府的現任官員過了一遍,夏知府,劉同知,胡推官,吏戶禮兵刑工六房,都無有王姓。
正想著,就見遠遠一照火光亮起,光照中,人影閃動。
靜玄立刻道:“王大人出來了。”說完,就走了,顯然是避讓。
李元夕也反應過來,此時不打照面的好,隨即舉目四顧,便閃到了一側的偏殿廊柱後,屏息側目靜待。
很快,一群人簇擁著走過。
李元夕瞧得明白,當中的乃是王長隨,夏知府的得力幹事。
“原來是他呀。他來做什麽?”李元夕一時想不明白,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,少操心,做正事要緊。”
她從柱後轉出,直奔靜室。
清觀正在燈下看一份柬帖,不妨有人推門而入,嚇了一跳,順袖藏好帖子,剛要發火,見是李元夕,立刻擠出笑,拜座奉茶。
“李巡捕,這麽晚光臨敝寺,不知何幹?”
“觀音送子的奧秘,還請寺監不吝賜教。”
李元夕講的客氣,清觀卻聽出了厲害,臉上的笑容一滯:“都是菩薩護佑,精誠之人可得,恕貧僧淺陋,不敢妄自揣測。”
“不用猜,白紙黑字寫著呢,還是你親筆所寫。”李元夕拿出了名簿。
清觀額頭的汗立刻淌了下來,僵坐在禪椅中。
“說說吧,一絲一毫也不許隱瞞。”李元夕去窗下書案上取了紙筆,這記錄是她最不喜的活兒,往常多是陸通包攬,可非常之時,她也只能硬著頭皮頂上。
“不,不能怪我。都是那些女人,她們生不出孩子,我心憐之,才勉為其難。”清觀開口就是狡辯,“沒有我,她們早被夫家掃地出門了。對,就是這樣,李捕快,你不能罪我。”
“一派胡言。”李元夕恨極了這振振有詞的恬不知恥,“明明是你,暗設機關,誘騙良人。那些婦人吃了暗虧,卻因顧惜名譽,不敢聲張。你正是吃定了這點兒,才愈發肆意。現在事發,反推了個幹凈,敢做不敢當嗎?”
“那你也不能罪我。我是圓覺寺寺監,此事傳揚開去,圓覺寺就毀了,一百多名僧人就會流離失所。”清觀越說越來勁,“對,還有那些女人們,你讓她們如何自處?常言道,法不責眾,我不過是眾生之一貧僧。——李捕快,你高擡貴手,放我一馬,我保證,再也不犯。”
說完,就跪在地上,指佛賭咒。
李元夕冷眼瞧著,面無波瀾。彼時在觀音閣遂道中,她已把此事可能激起的後果,都順了一遍。清觀所言,毫不意外,她已有主意。
“不錯,你知道顧念圓覺寺,說明你尚有良知。”李元夕開口了,語氣明顯緩和,“法不責眾,也說著了。不能因為你一個,壞了四百多個人家。”
聞言,靜觀悄悄吐了一口氣。
李元夕卻突然緊了口風:“但是,你之罪孽深重,若如此放過,天理不容。還是要罰你。——罰你關閉暗道,永不為惡,交出僧牒,還俗歸鄉。”
“還俗?這,這可使不得。”清觀急道,“李大人,你大人大量,好事做到底。再說了,夏知府還請我去做法事,我不能還俗啊。”說著,從袖子裏取了柬帖遞過去。
“這樣啊,那就容你做完法事。”李元夕看完帖子,舊話重提,“現在,你可以說了吧?我放你一馬,你也得告訴我實情,萬一將來有人出首,我也好替你遮掩。”
“你,你——”清觀驚愕,顯然沒想到對方還會要詞供。
“放心,只是以防不虞。當然,你也可以不講。”李元夕的目光落在名簿上,“就是不知道唐屠戶得知你與其嬌妻——”
“我說,我說。”
清觀不再掙紮,俯首認罪,李元夕錄滿六張紙,讓其畫押。
“行了,記得關閉暗道,三日後我來驗看。”李元夕收好名簿供狀,叮囑道。
“還請再寬限幾日。我明天帶人去夏大人府上,驅邪法事需做七天。”清觀請求道。
“也罷,你快著點兒,我尋空再來。”
聞言,清觀爬起身,準備送客,不料李元夕穩坐不動:“還有一事,我思來想去,也就是你了——江娘子,是你殺死的吧?”
“冤枉啊,真不是我。”清觀喊道。
“不是你嗎?明明是你倆出來賞景,因瑣事起了爭執,你失手殺死了她,把她推入江中。還不承認。”
李元夕說的猶如親見,但這只是她的推測。她要詐他口詞。
昨天來問時,清觀斷言“兇手不在寺中”,他何以如此肯定?
他一定知道什麽!但諱於醜事,隱而不發。剛才逼他伏狀,也是為了去其顧慮。
最大的秘密都講了,其他的更無隱瞞之必要。
果然,清觀開口了:“殺江氏的,不是我,另有其人。——李捕快,我若是助你緝得真兇,能否將功折罪,不要讓我還俗?”
“這個嘛,等抓到兇手再議。”李元夕道,“有功自然好說。”
清觀點點頭,道出實情:“那晚是臘月十五,三更事畢,江氏照舊要賞月的,說雪月交輝的美景不可辜負。我就陪她去了觀音閣。看不多時,她喊冷,讓我回去拿披風。結果,我回來剛走到隧道口,就見她被一個人推下了閣窗。我立刻退了回去。幸好那人接著就走了,並沒有追過來。”
都對上了。驗看時,江娘子頭戴昭君帽,身穿貼身襖裙,她就納悶,寒冬臘月,她怎會穿的如此少,原來是有人伺候,可以隨時添衣。
但也正是如此,她才喪命。若是當時清觀在身邊,兇手未必敢下手。
想畢,李元夕道:“那人從何處走的?是什麽樣子?”
清觀搖搖頭:“從最裏面的閣窗出去的,那窗下有山道,直通後山。模樣沒看清。他沒有回頭,臉上好像帶著面具,一身黑衣,很瘦,中等個兒,腳很小。真的,一看那腳,會以為是個孩子。當然不是孩子,我只是打個比方,骨架在那兒擺著呢。”
這倒是,李元夕豎起耳朵,等他繼續。清觀卻再無話說,表示已知的,都講了,絕無隱瞞。
李元夕這才起身離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風止雲散,朝暉踩上檐角,兩只麻雀在支摘窗下啄米。嘰喳之聲透進窗紙,喚醒了李元夕的耳朵。
她翻個身,悠悠開目,第一件事是查看雙足,凍瘡已消,老繭尚在:當真是一抹消。
昨晚從湯記包子鋪出來,她即刻去濟仁堂拿了凍瘡膏,堂主陳舒念,她的好友,還送了一包安神助眠的金銀花茶。
李元夕眨眨眼睛,確是一夜安眠,無夢到天亮。
“早起的鳥兒有米吃,幹活吧。”她燦然一笑,起身下床,收整利落後,從火盆裏拿出一個煨紅薯,香甜甜地吃下去,便動身出發。
剛拐上中和街,就聽一人笑道:“早啊,巫女捕快。”
如此稱呼李元夕的,再無他人,乃陰陽先生袁守一。此人精易通玄,四柱八字,風水堪輿,蔔卦測字,甚是靈驗,人送外號“神算子”。
此刻,他正守著卦攤,安享日光,羽衣星冠,渾若仙人。
“袁神仙早。”李元夕駐足,這是她對他的戲稱,巫女對神仙,方顯工整。
“看你步履匆匆,如戟戈刺背,定是心急如焚,卻速決不得。”袁守一瞇起眼睛,“算一卦,請神明襄助,可好?”
李元夕笑道:“要我幫你開張就明說,都鐵口直斷了,還繞彎子。——算卦耗時,測個字好了。”說著,拿出一塊碎銀放在銅盤裏,提筆寫了個“貞”字。
昨晚她讀《龍圖公案》,內中一句“誰察予之貞堅”甚是扣心,不覺順筆而出。
袁守一看她擱筆,立刻道:“貞,旁立一人,即‘偵’,你在找人。貞,貴在堅直,秉操守節,事之幹也,惜世間男女,能遵之者寥寥。貞不定,則亂生,紅顏殞命,罪在乾魁。——你要找的是男人。”
太繞了。李元夕聽的頭大,忍不住開口:“不是男人,就是女人,總跑不出這二性,都知道的事,就不必說了。多謝指點,我還有要事,告辭。”
“且慢。”袁神仙微微一笑,“這男人近在眼前,你可莫要錯過了。”
李元夕一怔,左右看顧,零星幾個行人,不巧,皆是婦孺。
不等她發問,袁神仙又道:“在你西北方,八十一步處。貞字,本是九畫,九九歸一,就是你要找的男人。”
“好啊,我這就去尋。”嘴上如此說,心中卻不信,但趁機脫身,卻是好的,李元夕遂向著西北走去——她本來也要去府衙騎馬,順道的。
“……七十九,八十,八十一。”李元夕站定,睜大了眼睛,面前是一個小男孩。
也許是她的表情過於震驚,那小男孩居然哭了,哇哇大哭。
“別,別哭啊。”
李元夕慌了,哄小孩可比破案難多了,她手足無措地擡頭,這才發現前面就是高記甜食鋪,她立刻跑去買了一包江米條,塞給小男孩:“不要哭了,好不好?姐姐不看你了哈。乖乖。”
小男孩抽抽搭搭地點了頭,李元夕又拿出青絲帕,給他揩凈淚珠,才快步離開。
走了沒兩步,只覺有人註目,她猛然回頭,警惕四顧,並沒有人,那個小男孩也不見了,倒是遠處袁神仙的招幌甚是醒目。
“一定是給小孩鬧的,以後可要躲著點兒。”李元夕暗道,腳下發力,趕到府衙,牽出青鬃馬,出博州府西門直奔圓覺寺。
這次她學乖了,在山門下沒有系韁繩,誰知道幾時才能齊活呢。這青鬃馬甚是聰明,餓了自會尋道回府衙。
“馬兄,你自便啊。當然能等我是最好的。”拍拍馬頭,李元夕沿階入寺,去了觀音閣。
閣中已有香客,三五成群,賞玩流連。李元夕隨在其中,慢慢眺望江景,慢慢瞻仰水月觀音塑像,偶爾摸摸崖壁,間或蹲地撣撣靴尖。
“崖壁,地面甚是結實。”看完一圈,李元夕的疑問不減反增,“那江娘子是如何到此處的?難道我想錯了?”
之前在閣頂,見觀音殿距此很近,直線行走不超過一裏地,她想到了一種可能——暗通款曲,暗道相連,既不繞路,還能避人耳目。
可現在。“不急,不急,再想,一定是漏了什麽!”李元夕攥緊雙拳,又細細看了一遍,最後在觀音像前立定。
那是一尊嵌在崖壁中的木雕水月觀音,菩薩全跏坐於蓮花座中,身披黃錦彩袍,慈眉垂目,望著禪定手印中的水缽。
“丈高尺闊,可以過人。”李元夕目測著,走到菩薩跟前,默念一句“失禮了”,乘無人註意,伸手抓住蓮花座,用力一拉:那塑像居然真的動了。
果然。李元夕立刻放手,回看閣中,還有不少游人。這可不行,“得想個法把人支走。”
她略一沈吟,轉身跟在兩個女子身後,擡高聲音:“好餓呀,咱們去寺裏吃齋吧。”
聞言,兩女子回顧,自然不認識李元夕,可她講的熟絡,也是女子,遂接話:“今天放齋飯?寺門前無有告示啊。”
李元夕神秘一笑:“今天是緣齋日,數量有限,能吃到的都是有福人。要是張榜,人人皆知,就無趣了。——走吧,咱們快走,先到先得。”
兩女子還要細問,就見眾人已紛紛向閣門走去。顯然,是聽到了她們的對話,聞聲而動,畢竟時近正午,腹中饑饑。
“快走啊,去晚了就沒了。”李元夕又催促道,卻是讓開路,讓兩女子先行。
兩女子不再猶疑,隨著眾人出閣去了。
李元夕落在後面,確認閣中再無他人,便迅速轉回觀音像前,扣住蓮花座,用力拉動。
菩薩緩緩前移,一條隧道露了出來。
李元夕貼近抱住,跌撞了菩薩可是罪過。誰知菩薩甚是穩當,不搖不晃,李元夕定睛一瞧,立刻嘆了聲“聰明”。
原來那菩薩背後有板,板側有軸,這些都隱在黃錦袍下,拉動時,菩薩與板連動——真好一個菩薩門面。
李元夕爬進遂道,把木板重新合上。
好黑。她閉目又睜開,就見石壁油燈下,放著一只梯凳。她笑笑,心中更多了把握,遂提步向前。
十幾步後,遂道轉向左側,這時卻沒了光照。李元夕掏出火折子,輕輕吹燃,就著簇簇光亮,繼續邁步。
忽然,有香氣飄來。
李元夕吸吸鼻子,是水仙。她蹙了蹙眉,甚是不喜。那香氣越來越濃,她忍不住打了個噴嚏,忽然一掛珠簾出現在眼前。
她駐足顧看,左右無路,遂躡腳上前,透過簾隙探看。
無有人聲,幾個蒲團堆在墻角,花幾上一盆盎然水仙,方凳方桌,桌上一支紅燭,燭光甚微。
李元夕屏息,輕輕挑起簾子走了進去,把紅燭挑亮,登時,紅色耀目,她不僅頓目。
居然有四張架子床,皆是紅帷紅幔,紅褥紅被,鴛鴦雙枕。
“就是這裏了。”李元夕開始仔細搜看。
很快,在床下藤箱裏,尋出一堆角先生,多冊秘戲圖,各種“送子”字樣的藥包,還有四大本名簿。
簿上全是婦人之名,名下標有月日,畫有“正”字。江娘子的名字赫然在列。
鐵證鑿鑿,觸目驚心。
“可惡,佛門凈地,如此齷齪。”李元夕一拳捶在了桌上,“說什麽觀音送子,不過下流勾當。”
她嫌棄地撇開那些穢物,只把名簿收好,繼續尋找:這間密室以遂道通往觀音閣,那又是從何處通往觀音殿呢?別忘了,求子婦人都是歇在殿中的。
四壁無門,倒是懸有八幅掛屏,屏內以螺鈿鑲嵌八寶。
李元夕一幅幅查看,在寶魚屏後發現了暗門,門內漆黑,她又吹燃火折子,走了進去。
一路直行,很快有腳踏聲傳來,細聽,這足聲居然在頭頂上方,隱隱還有人語。
李元夕明白,已走到了觀音殿下,遂躡足慢行。慢慢地,就走到了暗道盡頭,那裏豎著一張木梯。
李元夕爬上梯子,舉火細看,木板方方正正,以鐵鉤緊固。
這時,一個聲音傳來:“跪好了,好好磕頭,觀音菩薩會幫你的。”
李元夕一楞,即刻搖了搖頭,心中恍然:此處正在跪墊之下,輕易發現不得,就算察覺,從上面也打不開,除非下面去了鐵鉤。
“好算計。”
一切了然,李元夕原路返回,剛到木板門後,就聞人聲喧喧,心跳驟然加快:她是出不去的,因為閣中有人。
“等著吧。”
她稍稍退後,就地落座,閉上了眼睛,各種思緒紛至沓來:四本名簿要如何處理?兵貴神速卻也有打草驚蛇之虞,該怎麽選?陸通那邊順利嗎?韓文成能開口嗎……
忽然,“咚咚”鼓音傳來,打斷了李元夕的思路。她頗不耐地睜開眼睛,耳朵卻是緊追鼓點。
不疾不徐,整整十八下。
“莫非已申時二刻?”
圓覺寺酉時閉門,為提醒香客,自申時二刻開始,每隔一刻,擊鼓一次,至酉時共三次,每次十八槌。
李元夕猜測著,躡腳走到木板門後,屏息貼耳:人聲已不喧沸,只是偶有足音。
很快,又有十八聲鼓音傳來,閣中更靜了。
李元夕又等了片刻,這才重敲木板門一下,見無人應聲,又慢慢推開一線,偷眼望去,閣內已空空如也,遂立刻閃身而出。
冬日天短,其時暮色已至,好在尚有積雪映光,山道依稀可辨,李元夕凝神註目,踏步而下,倒也穩便。
下的閣,她辨辨方向,徑往昨日靜觀延她入內的那間靜室而去。她記得,那靜室側有兩排寮房,想必其中一間是寺監和尚的。
正走著,迎面撞上一個小沙彌,手裏打著小燈籠。橘黃光下,李元夕看的明白,是靜玄小師父。
靜玄也認出了她:“你怎麽又來了?”語氣淡淡的,卻不驚訝。
“有事請教寺監。”李元夕如實作答,“敢問小師父,他方便嗎?”
“清觀師叔正在靜室待客。”靜玄說完,又加了句,“也是你們府衙的人。”
聞言,李元夕心下一凜,“會是誰?所為何事?”
仿佛是聽見了她的疑問,靜玄又道:“好像姓王,清安師叔稱他‘王大人’。”
“王大人,王大人——”李元夕即刻把博州府的現任官員過了一遍,夏知府,劉同知,胡推官,吏戶禮兵刑工六房,都無有王姓。
正想著,就見遠遠一照火光亮起,光照中,人影閃動。
靜玄立刻道:“王大人出來了。”說完,就走了,顯然是避讓。
李元夕也反應過來,此時不打照面的好,隨即舉目四顧,便閃到了一側的偏殿廊柱後,屏息側目靜待。
很快,一群人簇擁著走過。
李元夕瞧得明白,當中的乃是王長隨,夏知府的得力幹事。
“原來是他呀。他來做什麽?”李元夕一時想不明白,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,少操心,做正事要緊。”
她從柱後轉出,直奔靜室。
清觀正在燈下看一份柬帖,不妨有人推門而入,嚇了一跳,順袖藏好帖子,剛要發火,見是李元夕,立刻擠出笑,拜座奉茶。
“李巡捕,這麽晚光臨敝寺,不知何幹?”
“觀音送子的奧秘,還請寺監不吝賜教。”
李元夕講的客氣,清觀卻聽出了厲害,臉上的笑容一滯:“都是菩薩護佑,精誠之人可得,恕貧僧淺陋,不敢妄自揣測。”
“不用猜,白紙黑字寫著呢,還是你親筆所寫。”李元夕拿出了名簿。
清觀額頭的汗立刻淌了下來,僵坐在禪椅中。
“說說吧,一絲一毫也不許隱瞞。”李元夕去窗下書案上取了紙筆,這記錄是她最不喜的活兒,往常多是陸通包攬,可非常之時,她也只能硬著頭皮頂上。
“不,不能怪我。都是那些女人,她們生不出孩子,我心憐之,才勉為其難。”清觀開口就是狡辯,“沒有我,她們早被夫家掃地出門了。對,就是這樣,李捕快,你不能罪我。”
“一派胡言。”李元夕恨極了這振振有詞的恬不知恥,“明明是你,暗設機關,誘騙良人。那些婦人吃了暗虧,卻因顧惜名譽,不敢聲張。你正是吃定了這點兒,才愈發肆意。現在事發,反推了個幹凈,敢做不敢當嗎?”
“那你也不能罪我。我是圓覺寺寺監,此事傳揚開去,圓覺寺就毀了,一百多名僧人就會流離失所。”清觀越說越來勁,“對,還有那些女人們,你讓她們如何自處?常言道,法不責眾,我不過是眾生之一貧僧。——李捕快,你高擡貴手,放我一馬,我保證,再也不犯。”
說完,就跪在地上,指佛賭咒。
李元夕冷眼瞧著,面無波瀾。彼時在觀音閣遂道中,她已把此事可能激起的後果,都順了一遍。清觀所言,毫不意外,她已有主意。
“不錯,你知道顧念圓覺寺,說明你尚有良知。”李元夕開口了,語氣明顯緩和,“法不責眾,也說著了。不能因為你一個,壞了四百多個人家。”
聞言,靜觀悄悄吐了一口氣。
李元夕卻突然緊了口風:“但是,你之罪孽深重,若如此放過,天理不容。還是要罰你。——罰你關閉暗道,永不為惡,交出僧牒,還俗歸鄉。”
“還俗?這,這可使不得。”清觀急道,“李大人,你大人大量,好事做到底。再說了,夏知府還請我去做法事,我不能還俗啊。”說著,從袖子裏取了柬帖遞過去。
“這樣啊,那就容你做完法事。”李元夕看完帖子,舊話重提,“現在,你可以說了吧?我放你一馬,你也得告訴我實情,萬一將來有人出首,我也好替你遮掩。”
“你,你——”清觀驚愕,顯然沒想到對方還會要詞供。
“放心,只是以防不虞。當然,你也可以不講。”李元夕的目光落在名簿上,“就是不知道唐屠戶得知你與其嬌妻——”
“我說,我說。”
清觀不再掙紮,俯首認罪,李元夕錄滿六張紙,讓其畫押。
“行了,記得關閉暗道,三日後我來驗看。”李元夕收好名簿供狀,叮囑道。
“還請再寬限幾日。我明天帶人去夏大人府上,驅邪法事需做七天。”清觀請求道。
“也罷,你快著點兒,我尋空再來。”
聞言,清觀爬起身,準備送客,不料李元夕穩坐不動:“還有一事,我思來想去,也就是你了——江娘子,是你殺死的吧?”
“冤枉啊,真不是我。”清觀喊道。
“不是你嗎?明明是你倆出來賞景,因瑣事起了爭執,你失手殺死了她,把她推入江中。還不承認。”
李元夕說的猶如親見,但這只是她的推測。她要詐他口詞。
昨天來問時,清觀斷言“兇手不在寺中”,他何以如此肯定?
他一定知道什麽!但諱於醜事,隱而不發。剛才逼他伏狀,也是為了去其顧慮。
最大的秘密都講了,其他的更無隱瞞之必要。
果然,清觀開口了:“殺江氏的,不是我,另有其人。——李捕快,我若是助你緝得真兇,能否將功折罪,不要讓我還俗?”
“這個嘛,等抓到兇手再議。”李元夕道,“有功自然好說。”
清觀點點頭,道出實情:“那晚是臘月十五,三更事畢,江氏照舊要賞月的,說雪月交輝的美景不可辜負。我就陪她去了觀音閣。看不多時,她喊冷,讓我回去拿披風。結果,我回來剛走到隧道口,就見她被一個人推下了閣窗。我立刻退了回去。幸好那人接著就走了,並沒有追過來。”
都對上了。驗看時,江娘子頭戴昭君帽,身穿貼身襖裙,她就納悶,寒冬臘月,她怎會穿的如此少,原來是有人伺候,可以隨時添衣。
但也正是如此,她才喪命。若是當時清觀在身邊,兇手未必敢下手。
想畢,李元夕道:“那人從何處走的?是什麽樣子?”
清觀搖搖頭:“從最裏面的閣窗出去的,那窗下有山道,直通後山。模樣沒看清。他沒有回頭,臉上好像帶著面具,一身黑衣,很瘦,中等個兒,腳很小。真的,一看那腳,會以為是個孩子。當然不是孩子,我只是打個比方,骨架在那兒擺著呢。”
這倒是,李元夕豎起耳朵,等他繼續。清觀卻再無話說,表示已知的,都講了,絕無隱瞞。
李元夕這才起身離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